第四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期次:第411期       查看:32
  11 月 3 日至 4 日,由我校英语学院主办,澳门大学翻译传译与认知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在行政楼举行。来自国内 40 多所知名院校以及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丹麦、瑞士、巴西、芬兰、波兰等 10 余个国家的近 90 余位翻译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英语学院院长张剑介绍了我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英语学院翻译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贡献,并向与会者推介了我校创办的《翻译界》,表达了同与会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合作的意愿。  澳门大学翻译传译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主席李德凤对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的创办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翻译认知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明年相关的研究培训工作进行了说明。  本届研讨会形式丰富多样,设 2 场主旨发言、5 场分会场发言和 1 场工作坊,宣读了 40 余篇论文。研讨会前后两天也开展了相关活动,11 月 1 日下午与 11 月 5 日全天各设一场工作坊,前者主题为翻译实验多模态数据的处理方法,后者为眼动仪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翻译的认知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从理论或实证角度展开研讨,发言精彩纷呈,所探讨的翻译形式包括笔译、口译、视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后编辑等,研究的具体对象从译员扩展到读者、观众等,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涉及眼动仪、键盘记录、神经影像、语料库等。  中国人民大学迈克尔 ? 卡尔教授通过实验发现,一个单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所对应的词义个数将影响该单词的翻译难度,对应词义越多,译者翻译时面临的选择就越多,翻译难度就越大;此外,他对汉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6种语言与英语互译时的翻译难度进行了比较。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表示,在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的框架下,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范畴的转换过程。翻译认知研究领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为“翻译过程研究”,鉴于国内近 10 年来已出版多本翻译心理学专著,我校英语学院孙三军副教授提议在国际翻译学界中将该领域改称“翻译心理学”,以提升研究领域学术地位。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翻译认知国际学术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第五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将于 2018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英语学院